普陀区司法局推出中小微企业“法拼团”模式,把法律服务延展到厂门口
去年以来,普陀区司法局针对中小微企业法律付费能力弱、抗经营风险能力不足等困境,创新推出“法拼团”模式,优化中小微企业法律服务“供给链”,中小微企业法律顾问覆盖率提升20%,避免企业直接经济损失达百万余元。一是服务集约,优化“基本”供给。在六横小五金仪表厂集聚区、经开区万洋众创城等2个产业园区试点设立法治服务驿站,率先推行“一驿站一律师团”的“法拼团”模式,基础服务涵盖法律咨询、合同审查、风险预警等高频法治需求13项,形成“企业吹哨-拼团响应-律师报到”工作机制。二是功能集聚,强化“优享”供给。依托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一站集成的法治服务专区,上线涉企民事法律风险防范、涉企法律监督、服务监督等服务事项31项,实行复杂涉法问题“一案一专班”兜底处置机制,复杂案件平均解决周期从30天压缩至10个工作日。已帮助企业、群众解决涉法问题8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近5000万元。三是资源集成,深化“品牌”供给。培育中小微企业“法律明白人”23名,联合法院、检察院、公安、统战等部门组建“全民法服团”“华侨港澳同胞法服团”“巡回调解团”等,推动2个试点产业园区的168家中小微企业组建“法务互助联盟”,共享合同管理、劳资审查等专项服务,中小微企业基础法务自主处理率提升至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