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成功试水地方立法网络听证

发布日期: 2020年09月18日 来源:市司法局 访问次数: 字号:

高质量居家养老服务是养老服务领域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为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舟山市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深入推进政府立法科学性和民主性,提高立法质量,市司法局会同市民政局于8月19日上午召开立法听证会。市民政局徐爱华局长、市司法局李蓓副局长等有关领导作为听证人参加会议。

与以往听证会不同的是,此次听证会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现场听证与网络听证同步进行,这也是我省首例地方立法网络听证。本次立法听证会现场共有14名听证代表、10名旁听代表,网络上共有15名听证代表及近百名社会公众参与,参与人员包括社区居民、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对养老服务有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代表,覆盖面广,兼具普遍性和专业性。

听证会上,各位听证代表及其他参与人士围绕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原则、新建住宅区养老服务用房移交工作要求、海岛居家养老服务、计划生育家庭居家养老护理假制度、医疗服务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供给路径、居家养老服务的应急管理责任和要求等重点制度设计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居家养老用房配建标准及限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可增加提供需求更高的医生网上问诊、共享护士等服务,护理假带薪制度应避免增加企业负担,县级层面应当建立医康养联合体等较好意见建议。从上午9点听证开始到11点听证结束,短短两小时内整个网络听证会点击量累计为1500多次,有效建议留言80多条。网民在讨论中表现出较高的水准和深度,一些精彩观点对立法起草部门和审核部门后续的草案完善工作也有很大启发。

把立法听证会“搬”上网,是今年市司法局结合疫情防控实际,依托舟山市立法研究中心探索开发网络听证功能后在本次听证会上的首次应用,是进一步扩大公众参与立法范围、深度,深入推进“开门立法”的创举,取得了良好反响。“互联网+立法”的创新模式有效拓宽了我市公众参与立法的渠道,激发了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积极性,使各方的意见能够充分表达,有利于进一步汇民意、聚民智。今后,市司法局将继续探索和开发完善网络问卷调查和微信征求意见等更加便捷的“互联网+立法”功能,实现公众参与的数字化、智慧化、便利化,进一步扩大立法工作的民意基础。